微体古生物学报

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活命”?古生物学家:够

 

↑哺乳动物与恐龙生活在一起已经有几千年了,它们一般都很小

雪莱表示,它们有很大的肌肉附着和巨大的骨骼,在现存的动物中,它们与地面栖息和穴居物种相似性最大。“由此产生的假设是,这些动物能够幸存是因为它们可以挖到地下躲藏一段时间,熬过撞击、火灾和核冬天。”

在随后的古新世时期,森林大面积燃烧,海啸袭击海岸,大量汽化的岩石、火山灰和灰尘弥漫在大气中。不过,这个世界并非没有幸存者,比如已知最早的灵长类动物,看起来像鼩鼱和小松鼠混合体的普尔加托里猴。虽然在这场全球性灾难中其物种数量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但至少它活了下来。

但当小行星撞击地球时,这种丰富的多样性就被摧毁了——大约90%的哺乳动物惨遭灭绝。尽管令人惋惜,但这给幸存者创造了宝贵的机会。蓝鲸、猎豹、睡鼠、鸭嘴兽等物种大量繁衍,人类的祖先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

而布鲁萨特和他的同事们似乎对这件事有不一样的理解。“人类是偶然诞生在地球的,”伯特兰说,“这颗小行星可能与地球失之毫厘,也可能坠落在地球的另一个区域的海洋中,这将对物种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当我想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太疯狂了。”

总的来说,这些哺乳动物填补了因恐龙灭绝而留下的生态空白。令人震惊和惋惜的是,恐龙在这之前存在了数千万年,进化成了庞大的肉食动物,但当地球遭受如此迅速的变化时,它们仍然在一瞬间被毁灭。

古生物学家:大灭绝是前所未有灾难

↑大灭绝是前所未有灾难,也是绝无仅有的机会

那么哺乳动物是如何应对这样的危机?布鲁萨特和爱丁堡研究团队认为,体型小、不挑食、不多想可能是关键。

在恐龙的“统治”阴影下,像普尔加托里猴这样的小型哺乳动物只能填补在今天由啮齿动物占据的生态位。这些看似脆弱的动物,是如何在恐龙都灭绝的世界末日中幸存下来的呢?

关键二:不挑食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那一天对任何生物来说都是非常糟糕的一天。“这不是一颗普通的小行星”,布鲁萨特强调,“这是至少在过去5亿年里撞击地球的最大的小行星,哺乳动物差点就和恐龙一样全部灭绝了。”

也是绝无仅有的机会

虽然强大的掠食者们已经消失,但这个世界仍然充满着对生命的敌意。森林被野火吞噬,空气中弥漫的火山灰阻挡了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热脉冲之下,地球表面变得比烤箱还热,但随后平均气温下降20摄氏度,出现了持续三十多年的核冬天。按照布鲁萨特的说法,生态系统“就像纸牌屋一样”崩溃了。

据爱丁堡大学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博士后奥内拉·伯特兰的说法,动物体型越大,怀孕时间就越长,例如非洲象的妊娠期为22个月,而老鼠的妊娠期为20天左右。因而,体型小可能有助于种族数量的增加。

编辑 官莉 郭宇

爱丁堡研究小组发现,哺乳动物的大脑体积一度跟不上变化的速度。“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总觉得是智力使人类生存下来并统治这个星球,”伯特兰说。“但是,从数据来看,大一些的大脑并不是让动物在小行星撞击后存活下来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食物来源单一的哺乳动物,那些食谱广泛的更容易存活,因为它们总能找到东西吃。鼠齿龙(一种和猫差不多大的食肉动物)是只猎捕单一种类的动物。由于它们的猎物在灾难后几乎灭绝,鼠齿龙自身也难以生存。“那些经历了大灭绝的动物基本上是因为‘不挑食'而活下来的。”雪莱说。

关键三:不多想

爱丁堡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博士后萨拉·雪莱称,早在白垩纪晚期,哺乳动物就具有了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大多数会在树上和洞穴里找虫子吃。当然,据雪莱介绍,并非所有的都是食虫动物,还有喜欢吃水果、坚果和种子的多瘤齿兽类,以及咬合力极强的食肉动物。

据研究,有一种属褶边兽科的食草动物在短时间内体重就达到了约100公斤。还有许多其它的哺乳动物也迅速进化出庞大体型,例如纽齿兽类,成长非常快,“它眼睛很小,头骨只有一个大胡桃南瓜那么大”。较小的大脑并没有让它们丧失生存能力,反而“生存和发展得非常好”。